上海地区第五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猜想
编者按:近期,关于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讨论愈演愈烈,之前《对法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的10大猜想》一文,已经从宏观上为读者们简明扼要的梳理了全国范围内的各院校情况,而这篇文章,则将视角集中在上海地区的各个院校,从微观上继续为读者们展示关于第五轮法学评估的各种猜想。
作者简介
三车和尚,本文首版以答复形式在知乎发布于2022年6月1日,本文在投稿前更新于2022年8月4日(第2版)。
教育部学科评估一向是评价高校学科水平的最权威依据。之前有传言说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已经出来了,只是还没公布而已。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种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比如辽工大报告会已经透露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揭晓”的信息(该快照现在已被修改):
在浙财相关会议新闻快照(现在已删除)上,可以看到“第五轮学科评估总体情况”字样
在人大经济学院夏令营招生办法页面快照(现在已修改)上,连具体评级都给写出来了,可见结果是已经出来了:
在2022年7月,教育部学位中心在范海林主任的任职宣布会上也官宣了第五轮学科评估完成的消息,将消息坐实(但这条消息后面又被悄然删除):
看样子,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呼之欲出,让人期待。笔者出于好奇,特对上海地区法学院的评估情况进行展望,并发表于此,以饕读者。个人观点,仅供娱乐,欢迎理性讨论。
一、方法论
方法论是评判研究结果科学性的重要指标。为方便读者参考,特给出本预测的方法论。本文的结论主要按照如下步骤得出:
1.分级:对上海地区法学院系进行分级,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水平。
2.选择参照系:对于上海地区法学头部院校(即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及以上评级的高校,亦即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前20%的高校),将评级相对确定的院校作为参照系;对于上海地区其它院校,选取其中评级相对稳定或较多人认为会升档的院校作为参照系。
3.对照:将第1步的分级结果与第2步选择的参照系对照,得出其它院校的评级
4.校验:由于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以百分比方式展现,注意区别于软科中国大学学科排名)很多指标与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重合,且受限于信息渠道,很多指标数据无法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因此,以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对按照上述步骤得出的结果进行校验。具体方法是: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去对照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分级方法得出一个“软科对照”评级,比如: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华政法学排前5%,对应第四轮学科评估,前5%就是A级,因此华政法学的“软科对照”就是A。随后,将“软科对照”评级与按照上述步骤得出的结果进行对照,若不一致,则检视评级给出的理由,再决定是否给予修正。
二、指标数据
首先上数据。部分指标粗略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
对该表格说明如下:
1.由于第五轮学科评估选取参评高校2016-2019年的指标数据,因此表中数据以该时间段为准;但若有更可靠的信源,则选取该信源的时间段(选取的时间段以括号形式标注于相应项后面)。
2.空缺单元格代表此项缺数据,“0”代表现有资料显示该校无此项成果。
3.由于手工统计、信息不全以及统计口径差异等原因,该表的信息不一定准确,故只能据此作粗略估计。
4.由于第五轮学科评估采代表作制度,因此在比较时主要比较高层次成果,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高层次成果就是“代表作”。
5.表格左侧黄色填充的单元格代表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与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指标大致重合的部分。表格顶端校名金色填充的代表该校至第五轮学科评估周期结束时拥有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6.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科研院所是一份单独的榜单,由于不知道是否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加之笔者对科研院所不甚了解,因此对上海社科院评级的预测仅基于与其它高校的比较结果,其可参考性较弱。
7.成果原则上仅统计法学学科。
8.由于上政、上外贸、上海海事、上大、上师大这几所高校有更为可靠且详细的现成数据,因此这几所学校在表格中的数据更为详细。在比较时主要比较同类成果。
9.“师资队伍”中的指标未考虑成果获得时间是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周期内。
10.由于第五轮学科评估不设“数帽子”指标,表中社会兼职相关数据只进行列明,不作重要参考。
11.“软科对照”指以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以百分比方式展现,注意区别于软科中国大学学科排名)去对照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档次得出的评级。比如: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华政法学排前5%,对应第四轮学科评估,前5%就是A级,因此华政法学的“软科对照”评级就是A。
12.此表未包含上海所有法学院系,因为在第四轮里面只有有法学博士点或法学硕士点的单位参评。院校排列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序。
13.由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工作方案只公布了指标框架,而没有公布具体权重,同时我们也不知道参评高校数量,因此评级预测仅供参考。
由此,笔者对各校的数据作如下评析:
华政:强势发挥,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华政法学没能入选一流学科(不知道是否和法学学科特点有关),对学科评估是否有影响有待观察。
上交:表现同样惹眼,后期一些知名学者回归,但是法学同样没能入选一流学科,而且就科研成果绝对数量而言和华政差距不小。有消息称第五轮学科评估采代表作制度,若果真如此,则上交与华政的差距会缩小,但二者仍无法等量齐观。
复旦:发挥平稳。但是复旦的数据并不如上交好看,其评估结果应该排在上交之后。而且,在上海法学院竞争激烈的当下,可能太“平稳”就不见得是件好事了。前面有答主提到复旦学术产出的问题,从数据看,确实快要被上财追上了,甚至在个别指标上上财小胜一筹。
同济:法学博士点被撤不知是否对评级有影响。但是鉴于同济2016年组建的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表现同样不错(表中的指标有大半是知产学院贡献的,但在本周期内,其博士点放在管理学学科下,这样的话就要看这个成果怎么算了。笔者认为知产学院的成果应该能算到法学里来,因为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对交叉学科成果合理利用持开放态度,但如果真的只被算到管理学下,那对法学评估就亏大了),评级如何有待观察。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前面有答主提到《第五轮学科评估视域下我国法学学术生产力格局研究》一文,此文对同济的统计貌似和笔者查询结果有出入,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把知产学院算进来。
上财:这几年是上财经过前几年建设后的巅峰时期,这时候的上财法学院,引进了李学尧教授、王福华教授等大咖,也有一些外籍专家,还在2017年拿下了法学博士点,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成绩应该会不错。但是随着几名学术能力较强的学者的陆续出走(外籍专家基本全部出走,从上交挖来的基本都回去了,上财法学院的“顶梁柱”郑少华教授也被调往上政当副校长了,此外还走了两位颇具实力的副院长),对第六轮的情况笔者持谨慎态度,得看新引进的师资和现有师资能否补齐空缺。
上政:2016-2019年是刘晓红教授担任上政校长的头几年,在她任内上政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使得上政今非昔比。加之上合基地的投用以及两高一带一路基地的获批对上政的带动作用,因此相比于第四轮评估,上政的进步应该会很大。近两年涉外法硕和国际仲裁法硕的获批,也代表着有关部门对上政的认可。
上海海事:作为国内海商法研究重镇,发挥平稳,预计保级,但偏科明显。
上外贸:这个周期科研指标相比于上个周期有明显进步,但是师资短板和学科偏科明显。
上大:发挥平稳,预计保级。其引进了一些学术能力较强的学者,有提升作用。
华东理工:这份成绩单在竞争激烈的上海恐怕不太好看。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对交叉学科成果合理利用持开放态度的情况下,不知道华理会不会用其法社会学的成果来做些争取。
上师大:感觉这份成绩单还可以,在发文和科研获奖上甚至可以和上外贸、上大掰掰手腕,加之上师大法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评级并不算高,这意味着它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笔者个人觉得它有升级可能。但是上师大法学同样偏科明显。
华东师大:上次未上榜或未参评。凭借985雄厚的实力,华师大在这个周期引进了一些知名学者,成功撤系建院,并凭借自主审批权获得法学博士点,因此这次大概率是要参评的。它的表现很强势,在发文上可比肩复旦、上财。但是支撑平台上似有短板,发展时间短可能也是短板之一。
上外:上次未上榜或未参评。上外仅有法律硕士(专硕)学位点,无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点。但凭借着其外语特长,上外法学院毕业生认可度还不错,因此不知道此次是否参评。但是就第五轮学科评估相关指标而言,可能成绩平平。
上海海洋(以下沿用上海人惯用旧称“水产”):水产的法学学科以海洋渔业法律及政策为特色,归属于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下的海洋法律系,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但无法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授权。就法学学科建设情况而言,水产突出成果并不多,似仍处于初创阶段。
三、分级
有了数据,就可以依据数据对相关院校进行分级了。结果如下:
第1档:华政。各项指标一骑绝尘,不愧是法学界的东方明珠。
第2档:上交。发展势头强劲势不可挡,但离上海老大还有距离。
第3档:复旦、上财。无论是学校牌子和学科实力都很好,但指标次于上交,也各有自己的隐忧。
第4档:同济、华东师大、上政。前两者属于985院校,平台好,家底相对殷实,有一定美誉度,某些领域成果突出,但是发展时间不长,短板相对明显,数据不如复旦、上财好看。上政学科相对齐全,发展势头迅猛,指标总体而言与前两者差不多,相对于第5、6档次高校则更优一些,但是同样存在发展时间过短的短板,且无博士点。同时,由于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非五院四系,在平台、资源(包括资金支持)、声誉等方面相对吃亏一些。
第5档:上外贸。科研指标相比于上个周期有明显进步,也优于第6档高校。同时,得益于WTO亚太培训中心和世界贸易组织教席计划支撑,上外贸在支撑平台及决策咨询上有显著优势。但是其师资短板明显,偏科也比较明显。
第6档:上海海事、上大、上师大。前两者彼此各自形成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这三所综合看来属于同一档次。
第7档:华东理工。表现比前一个档次稍逊。
第8档:上外、海关、立信、水产。这三所表现比华理更逊,均无法学博士点,除水产外均无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但上外是211,社会美誉度也优于下面两个档次和海关、立信、水产;海关、立信的发文情况好于上外,作为行业院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水产的发文情况大致与上外持平。
第9档:东华、上海商学院、杉达、贤达。它们无法学硕博点,没有找到CLSCI发文情况,也没有较强的社会美誉度。
(做完这个统计,笔者意外地发现,上海竟然有这么多法学院系)
当然,以上评级并不完全代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但笔者认为,说完全没影响恐怕就绝对了些。
四、选择参照系
分级结束后,接下来是参照系的选择。如上所述,选做参照系的高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属于上海地区法学头部高校,且其评级大致能够确定;2.非上述“上海地区法学头部高校”,且公认其评级相对稳定或会升级。
首先我们来看法学头部高校。华政表现依旧强劲,但是,由于其落选法学一流学科,其很可能不能和一众一流学科高校并列在A+档。因此,其很可能维持现在的A档。而结合上述分级结果来看,上交、复旦等高校与华政的相对位置基本可以确定,因此头部高校中笔者选择华政作为参照系。
接下来看其它高校。综合其他答主的分析,大家普遍认为上财和上政可能会各升一级,笔者认为这种预测有一定道理。如上所述,对于上财而言,第五轮学科评估周期是上财经过几年发展后的巅峰时期,还拿下了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因此上财此轮评估表现应该会不错;对于上政而言,第五轮学科评估周期恰恰是刘晓红校长履职的头几年,在刘校长带领下上政取得了飞速发展,使得上政今非昔比。因此在此处选择上财、上政作为主要参照系。
五、对评估结果的预测
有了参照系,再综合之前的分级结果,答案就呼之欲出了。综上,我们可以对评估结果作以下预测:
绿色填充的单元格代表本人预测可能升级的高校,红色填充则代表可能降级(如果有学校的预估评级有2个可能结果,则填充颜色按照可能性更大的评级给定)。
六、校验
接下来笔者将得到的评级结果与依前述方法论得出的“软科对照”评级相对照,查看差异。由对照可知,在软科公布的最好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中,笔者的预估与软科的评估相同的只有华政、上财、上外贸、上海海事、上大这5所。由此需要检视原因。
首先是上交、复旦。如前所述,华政、上交、复旦的数据指标各自形成三个梯度,在华政维持原有A评级的假设下,上交、复旦的评级应依次为A-、B+。
其次来看同济。笔者并不能完全确定对同济评级的预估,主要原因是不确定同济博士点被撤销是否对学科评估产生影响(虽然同济的法学博士点在2022年7月恢复,并且还获批知产交叉学科博士点,但是由于获批的时间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时间段内,因此不能算在第五轮学科评估里)。若无影响,则保级;否则则降级。但从指标数据来看,同济与笔者选择的参照系上政差不多。因此笔者预估其大概率保级,小概率降级。
我们再来看上政,其“软科对照”评级为B+,但从指标数据来看,上政貌似离被笔者预估为B+的复旦、上财尚有距离。尽管上政近年来取得了飞跃式发展,但是在强手如云的法学界,上政与法学强校尚有差距,其作为一所相对年轻的、被主管部门定位为“应用型高校”的法学院校,如果要想从B级再往上突破,可能就十分困难了(可以看看第四轮里面B+以上都是些什么学校)。因此笔者认为上政升B是迟早的事(笔者个人乐观估计可以在第五轮实现),但是若要再往上提,就需要下狠功夫了。
最后我们看上师大、华东理工。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上师大并未上榜。综合笔者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上师大的指标数据大致与上大差不多(个别指标甚至更好)。对于华东理工,其“软科对照”评级为C+,但其指标数据明显不如被笔者预估为C+的高校好看。
在最原始的版本中,笔者预估上外贸将保持C+评级,但是鉴于其相应指标与上一评估周期相比有很大进步,且相应科研指标、决策咨询、支撑平台情况相对于其它被笔者预估为C+级的高校有明显优势,因此笔者作了修正,修正后与软科一致。鉴于其师资短板和偏科情况,个人预估上外贸在B-级别高校中位置可能相对靠后。而且,上外贸近几年流失数名学术能力较强的教师,因此第六轮评估的结果恐怕不乐观。
七、结语
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充分、全面的信息是理性人决策的依据。这个学科评估,除了为学校发展规划提供诊断信息以及给各校学生提供一条“鄙视链”以外,它对我们广大学者和学生的参考作用,主要在于择校。“择校”的内涵,视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高考生及准备深造的学生而言,“择校”是指报考志愿时的选择;而对于有意进入高校任教的博士毕业生以及准备“转会”以谋求更好发展机会的高校教师而言,“择校”是就业单位的选择。同时,不同对象有不同需求,这同样影响这些人群的择校方法论。马上面临的是高考和各校暑期学校、保研夏令营的选拔,十月份新一届的考研生也要填报志愿了,这里顺便对于择校提一些自己的拙见:
对于高考生而言,985、211、五院四系等光环可能比学科评估、地域等因素更重要。理由:本科教育基本上就是教非常基础的一些东西,只要没被教育部门评估为不合格,各大院校都有资格教好本科生。985、211院校的专业由于严控教学质量和师资聘用,水平都不会差到哪去。而985、211带来的优质平台、保研机会、学科交叉视野(仅对于综合性院校而言)、名校光环(对于就业、考研、保研)、经费投入等条件是绝大多数非985、211的院校比不了的。老五院的法学专业则功底深厚,法学专业也能享受到相应的资源倾斜,在五院学法质量有保障,圈内认可度高。
对于考研生,首先要明确考研的目的,由于不同特点的高校能提供的资源是不一样的,因此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后,才能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院校。是否985、211更多影响公务员选调资格、进企业,行业性院校影响其它学科的知识储备及其他领域的校友资源,是否五院四系更多影响进律所,学科评估影响学术积累和学术资源。三样都不错的一定是王炸,不可能“好考”。但若不可兼得,则需“看碟下菜”。
当然,也会有很多一志愿落榜调剂到其他院校的考研生陷入深深的纠结,他们中或许有人也在看这篇回答。他们面临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一方面不甘心,另一方面是已经拿到调剂录取通知的安稳。必须承认,调剂院校必定在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否则它就不太可能一志愿招不满,尤其是在现在信息容易获取的情况下,性价比高一些的院校早就被人挖出来了),但是,调剂院校的“不完美”绝不意味着在读研期间就一无所获,一些调剂院校要么有不错的资源;要么地理位置优越,实习资源丰富。笔者认为,对于法学来讲,学校牌子、学科评估、地域中有那么一两项不错,那这个调剂就是成功的。
此外,对于有意进入高校任教的博士生及有意“转会”的高校教师来说,学科评估得以让他们摸清各大高校的条件。学科评估结果优秀的高校,拥有不错的学术资源和人脉;而一些师资建设情况尚有提升空间的高校则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或许最为理想的去处,或是头部高校,或是学科评估结果尚可而师资建设情况尚有提升空间的高校。对于有意进入高校的博士生来说,他们需要进行取舍和权衡。
当然本文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首先,如前所述,本文中的数据可能有偏差;其次,本文欠缺对其他地域高校的比较;再次,本文没怎么比较高校第五轮相对于第四轮的进步。希望读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兼听其他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希望本文的分析能有所帮助,也欢迎各位读者理性讨论。
本文责编 ✎ 铁布衫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Fuermodian